5月25日下午,“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‘院士专家科普报告彩云行’”许健民院士学术报告在2023白菜网总站大全如期举行。许健民院士是中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总工程师,这次报告会的主题是:“气象卫星的发展和应用”。学校党委书记陈世波、校长蒋永文、副校长郭华等校领导,部分中层干部和师生1200多人参加听报告。报告会由副校长郭华主持。
许健民院士首先介绍了世界卫星的发展史。他谈到,1954年,美国俘获了德国的V2火箭,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中有人提议能否在火箭上绑一个自动照相机,并通过照片来观察地面的情况,气象卫星由此萌芽。1960年4月,美国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卫星,我国第一代气象卫星——“风云一号”则是于1988年9月17日发射成功。
接着,许院士强调,气象卫星为我们提供了天气预报不可或缺的资料。他说,卫星遥感是气候系统观测必不可少的手段,通过气象卫星提供的信息,我们可以预测到台风、沙尘暴、大雾霾、强对流等情况的欲发地,通过气象卫星可以看到全球大气环流,从而了解气候流向。徐院士通过太湖蓝藻、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等例子,充分说明了气象卫星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。他还说,“当今世界,仅靠卫星拍摄的图片已不能满足需要,气象卫星观测数据的定向应用已成为必然。2012年,中国台风路径预报平均误差优于日本,但尚未赶上美国,2013年,中国就已优于日本和美国。由此可见,中国卫星探测技术已日趋成熟。”
许健民院士学术报告的第三个问题是“如何把微型资料运用到卫星探测中去”。他说,“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(ECMWF)是全世界最好的天气预报产品制作者,但是中国卫星指标质量敢与欧洲相比,也绝对赶得上,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用月球做红外线定标、用月球做辐射定标的国家!所以我们有信心,把气象卫星的应用技术做到最好。”
讲座的最后,许院士说:“如今,气象卫星的应用已经很普及,未来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是同学们的职责,同学们一定要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,多读文献、多看资料。和世界先进水平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相比,我国气象卫星的水平还不高,存在着一定的差距!”他告诫在场的学生们,“气象卫星的应用又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科学技术,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本着科学精神,努力为科学事业而奋斗。”